跨越千年的湛江文化宝藏,该如何解锁?

来源:南方Plus | 2022年01月17日 14:40
南方Plus | 2022年01月17日 14:40
原标题:跨越千年的湛江文化宝藏,该如何解锁?
正在加载

  湛江,天南重地,古老文明穿越千年历史风云,随风潜入港城的每一个角落。

  从古时南蛮之地,到今日欣欣向荣的滨海城市,这片土地上藏着多少动人心弦的故事,又留下多少数不尽的文化宝藏。

  文化是一方水土的印记,是推动城市发展的“软实力”。湛江提出,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动大文旅开发,《2022年湛江市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表示,未来五年,湛江要做到“区域文化教育中心基本建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增强……”

  文化宝藏该如何解锁?文化中心该如何打造?日前,湛江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表示,进一步推动文化传承发展,要在城市规划建设时,将文化元素综合纳入其中。当一个城市无论抬头、低头,处处均能巧遇文化时,城市居民才能进一步产生对城市、对地区的认同感,方能推动文化传承弦歌不辍、欣欣向荣。

  寻根:千年文化熠熠生辉

  知所从来,方明所去。湛江发展的信心,来源于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湛江发展的方向,璀璨的文化照亮前行的道路。

  拨开历史的云雾,我们得以窥见先人的生活图景。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雷州半岛上的沿海地带便有人类活动。湛江人世代耕田牧海,建起闻名遐迩的东西洋田,推动海洋农牧化不断发展,也刻就了湛江人骨子里的勤劳与坚韧。

  雷州半岛共经历过三次大移民,古越文化、土著文化、汉闽文化和中原文化在此交融,使半岛文化呈现出包容与多样,不少名人都曾在半岛上留下足迹。

  汤显祖贬谪徐闻,建起贵生书院,其在书院前的梦泉饮一掬泉水,流芳百世的《牡丹亭》由此诞生。苏东坡与苏辙在雷州重逢,东坡暂住雷州第一古刹天宁寺,临别相赠墨宝,书曰——“万山第一”。寇准在雷州度过了生命中的最后18个月,为彼时尚处于“南蛮之地”的雷州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

  汉代时期,雷州半岛徐闻港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始发港之一,到宋代时,雷州窑成为“宋代广东三大窑系”之一,蜚声海内外。雷州半岛成了许多海外文化、产品传入中国的第一站,各种思潮在此激荡,一时间“欲拔贫,诣徐闻”的美名传遍天下。

  明代,雷州半岛第一次划入广东政区,半岛商业由此繁荣,吴川梅菉港、徐闻海安港、遂溪赤坎港等会馆云集、货物如雨,开放革新、兼容并蓄的精神由此进入湛江的血液,

  不同生产方式的碰撞、各类文化的交融,使雷州文化成为广东四大文化之一,也令湛江诞生了数量众多、形式多样、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湛江目前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8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4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92项。宝贵的文化财富,成为湛江不断往前发展的澎湃动力,连接着湛江的昨天、今天与明天。

  厚植:公共文化空间建设

  有了文化的根,还需要一片土壤,方能长出枝繁叶茂的森林。推动湛江文化破圈,要先做好各项公共文化服务,维护好群众文化权益,埋下文化的种子。

  开放3个城市书房,完成湛江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升级改造工程,建成并开放湛江市文化旅游展示中心,全市共建成2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所、24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示范站,华侨城欢乐海湾文化旅游综合体建设累计完成投资约16.1亿元……2021年,湛江把加强城市文化基础建设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十件重点民生项目之一,不断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近年来,湛江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驶入快车道——湛江市图书馆、湛江市文化馆的升级改造被纳入市政府重点工作,市县镇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室内面积约1430平方米。

  公共文化空间升级正当时,在不久前刚落幕的湛江市两会上,湛江传统文化保护发展、城市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热议的议题。文化将原子般的个人凝聚在一起,个人为文化的发展出谋划策。

  湛江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指出,要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以时代精神激活优秀传统文化生命力,推动湛江本土文化创新发展,打造一批文艺精品力作。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办好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项目,推动市县“三馆一站”、科技馆、青少年宫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质增效。

  目前,湛江正在紧锣密鼓筹备“湛江非遗学院”的建立,抓紧实施非遗传承人抢救性记录工程,推进非遗展演常态化。同时,实施文化产业提升计划,谋划建设环半岛滨海文化产业带,培育壮大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鼓励开发文创产品,打造区域文化消费城市。

  生长:大文旅塑造城市品牌

  如果说文化是一个地区的灵魂,那么旅游则是载体,文旅融合能塑造城市品牌,推动文化宝藏在大众面前露出真相,迎来新生。

  2021年7月31日,湛江市委十一届十三次全会明确提出,要立足资源禀赋,系统谋划旅游发展整体布局,深入挖掘海洋文化、地质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和军旅文化等文旅资源,推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和文化要素融入旅游产业链,加快形成“大文旅”格局。

  “大文旅”的提出,将成为湛江文化发展历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大文旅”格局中,滨海旅游是一大重头戏,也是湛江需要做好的“四篇文章”之一。经过多年探索,滨海旅游如今已成为湛江现代产业体系的旖旎标签——金沙湾滨海休闲旅游区、茂德公鼓城度假区、三岭山森林公园、鼎龙湾国际海洋度假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全省最大的滨海水上乐园德萨斯水世界二期建成营业。

  自然资源禀赋在前,重大政策利好之下,湛江将如何继续推进大文旅开发,促进城市美名远扬?

  为此,湛江确定了文旅产业十大重点任务,包括全市创建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大湖光岩片区综合开发项目、赤坎三民历史文化街区和雷州骑楼古文化街区开发、硇洲岛全域旅游开发项目等。湛江市文化馆相关负责人认为,湛江文旅的发展,还可以通过开发体验式旅游如渔家体验、非遗体验,让游客更有参与感,从而助推本土特色文化走得更远。

  去年年底,湛江正式吹响了打造“红树林之城”的号角,在推动红树林保护修复的同时,将大力传播红树林文化,让红树林成为湛江城市精神的内核与象征。

  接下来,湛江将加强与粤港澳大湾区、海南、广西等周边地区的文旅交流合作,共同打造“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创新提升湛江湾沿线旅游产品、抓好旅游品牌建设,举办高水平水上体育赛事,打造海湾文旅体产业集聚区;加快广东滨海旅游公路雷州半岛段沿线旅游设施配套建设,开发建设雷州西海岸滨海旅游度假区、南三岛滨海旅游示范区、徐闻滨海旅游区、龙海天旅游度假区等项目,打造雷州半岛滨海旅游产业带。(记者林露)

编辑:冯琪涵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跨越千年的湛江文化宝藏,该如何解锁?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