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自贸片区擘画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新图景

来源:烟台日报 | 2022年12月06日 16:05
烟台日报 | 2022年12月06日 16:05
原标题:烟台自贸片区擘画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新图景
正在加载

  “多方联动构筑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成为山东省唯一入选的全国“最佳实践案例”,“聚焦‘蓝色种业’协同培育优质海洋水产种质资源”“聚焦制度创新培育发展高端装备型海洋牧场新业态”2项创新被国务院自贸试验区部际联席会议简报推广,获批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永久举办地,挂牌全国首家海洋知识产权中心、全国首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实施海洋牧场“百箱计划”加速建设亚洲单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的现代化海洋牧场……

  山东自贸试验区烟台片区创新引领、逐梦深蓝,2021年主要海洋产业总产值达746.1亿元,海洋经济发展拓展至海洋生物制药、海洋化工、海洋船舶及机械制造、海洋工程、海洋交通等七大现代海洋产业领域。一幅新时代海洋强省示范区建设新画卷,正徐徐铺展。

  创建海洋生态修复新模式

  日前,由山东省自然资源厅、山东省海洋局主办,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承办的山东省海洋碳汇科技创新论坛在烟台成功举办,共签署7项战略合作协议。发展蓝碳经济是实现人海和谐、合作共赢的创新实践,烟台片区正加快把海洋优势转化为生态优势、发展优势,探索海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争创蓝碳经济高质量发展全国样板。

  成立全国首个区域性蓝碳评估中心——黄渤海蓝碳监测与评估研究中心,从技术、标准、金融等多维度创新引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依托省海洋生态修复重点实验室,开展本底技术调查和蓝碳评估工作,为有效发挥沿海湿地、海洋固碳作用和提升海洋生态碳汇能力提供数据支撑。

  落地全国保险行业领域第一个海洋保险创新研发机构——太平财险海洋保险创新研发中心,全国首发政策性海洋碳汇指数保险、政策性综合指数保险等2项新型海洋特色保险产品,蓝色碳汇金融创新如火如荼,“海洋牧场创新指数保险”项目获评2022年山东省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十大优秀金融创新产品、“海水养殖海洋碳汇指数保险”项目被认定为2022年山东省政策性农业保险首创险种名单。

  “大风过后必有货”是烟台的俗语,近年来也屡屡应验。究其根源,是海洋生态环境持续向好,才有了大量海鲜涌向岸边,给了人们最好的回馈。

  全国首创海洋生物资源“大养护”格局,推动重点区域生物多样性修复增加15%以上,今年11月,获批全国首个中韩联合增殖放流活动永久举办地。海蓝、滩净、岸美,烟台片区优美的海洋生态环境正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国内外游客。以建设“全国入海排污口整治试点地区”为契机,在全国率先搭建入海排污口“分级分类”精细化管理体系,工业生产废水排污口整治率达100%,排污许可“1+1+N”管理新模式等8项创新入选生态环境部自贸试验区高质量发展典型案例,数量占山东自贸试验区的4/5、居全国第一位。

  探索海洋种业全链条发展新路径                                                                                      

  “全区现有水产育苗企业281家、渔船894艘,现有传统海水养殖面积约12万亩。这一组数据在十年前对应的是790家、1450艘、29万亩。”谈起全区海水养殖现状,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如数家珍。

  传统近海低效养殖的退出不仅为城市建设、港口和文旅经济发展腾出了大量空间,更为全区提前布局和发展深远海、发展生态高效养殖提供指引。

  对标RCEP国际经贸规则和通关标准,烟台片区建成现代化海洋种质资源引进中转基地,与三亚崖州湾科技城联动,构建“南繁北育”种业创新格局,搭建了集种业研发、引进繁育、陆海中转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共服务平台,从一粒鱼卵到一条鱼,再延伸至一条产业链,一个海洋种业体系的产业生态圈正在形成。

  近年来,先后培育出5家国家级水产原良种场,搭建烟台经海蓝色种业研究院、安源海参产业研究院等开放平台,相继推动海参“安源一号”、大菱鲆“多宝1号”等水产创新品种研发和产业化,国审新品种数量达到11个、占全市47.8%、全国4.1%。

  培育海工装备产业新业态                                                                

  不只是在现代海洋种业走出新路子,在深海养殖领域烟台片区也迈出了大步子。依托海工装备产业优势,烟台片区走上了与海洋牧场试点的融合之路。

  眼下,海洋牧场建设已形成“全国看山东,山东看烟台”的格局:全市拥有省级以上海洋牧场43处,其中国家级18处,海洋牧场总面积超过137万亩,营造“海底森林”100万亩,海洋牧场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

  近年来,烟台片区率先启动“亚洲单体规模最大、装备水平最高”的装备型海洋牧场建设,仅历时2年就完成深远海养殖全部技术路线验证,投入运营智能养殖网箱7座,实现首次批量出鱼,在养鲈鱼、黑鮶超过1200吨,“海工+牧场”发展经验全国推广

  此外,烟台片区正探索实施“5G+海洋牧场”“海上风电+海洋牧场”“风光渔互补”等现代深远海立体开发模式,全力打造全国一流的海洋牧场示范之城。

  激活海洋科技创新引擎                                                                                

  深谙科技在海洋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烟台片区把创新前置作为海洋经济发展的“必选项”,汇聚一流的海洋科研机构、人才队伍和创新要素,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烟台哈工程研究院落户深海工程装备、海洋特种材料2个工信部重点实验室,实施技术攻关60余项;总部基地、创新孵化园3.7万平方米海洋创新载体投用,中科海洋新兴产业研究院等20个科创平台和龙头项目入驻。‘企业出题——学校解题’‘科技人才双聘任’等产教融合新模式,带动涉海产业产值超300亿元。”海洋发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聚合”走向“聚变”,现如今已集聚起一批“国字号”重大平台,拥有海洋高新技术企业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家,成为经济增长新引擎。

  打造港口贸易通道新航标                                                         

  首创全球领先的卸船自动化技术,综合接卸效率提高21.9%;首创全球领先的装船自动化技术,散货装船综合效率提高22.6%;首创全球领先的装车自动化技术,火车平均在港停时压缩20.8%……

  以“海”为媒,烟台片区深度聚合“区关港铁”联动创新力量,助力烟台港西港区打造世界一流现代化港区,2021年货物吞吐量达1.3亿吨,成为我国沿海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大型综合性枢纽港区。

  依托40万吨级矿石码头和30万吨级原油码头,充分发挥“大码头+大保税+自动化”集聚效能,获批关检合并后全国首个保税混铜试点,创新监管保税原油混兑业务,正全力建设全球矿产品保税混配中心。2021年实现保税混配1149.5万吨,进出口额261.9亿元。

  下一步,烟台片区将持续深耕蓝色沃土,用好用活自贸“试验田”和“直通车”优势,以制度创新赋能特色产业发展,不断引领海洋经济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高能级跃升,在全国进一步擦亮叫响“自贸海洋”蓝色名片。

编辑:康雅婷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烟台自贸片区擘画现代海洋产业创新发展新图景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