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圆桌】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中国社会科学报 | 2023年09月15日 17:08
原标题:【学术圆桌】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正在加载

  所谓“海洋安全战略”,是指主权国家运用外交、军事、经济等综合资源及各种可能的手段,以海洋安全为导向、为实现预定的国家安全利益诉求而做出的全局性、长期性、系统性制度设计,包括外交手段的运用、军事力量的使用及经济发展战略的支撑与保障。“海洋安全战略”与军事、经济、地理位置、技术进步共同构成了绝大多数大国赖以获取海上权力优势及实施对外扩张不可或缺的要素。研究发现,虽然科学技术的变革与创新、国际规则与制度等因素不断颠覆与重塑着国际海洋秩序,但近代以来的大国及当代的部分大国以权力界定海洋安全战略仍是导致国家间冲突和战争的主要原因之一。有鉴于此,我们需要从历史镜鉴中总结经验和教训。

  近代以来,基于海洋资源的稀缺性,各国在海洋事务上高度重视对海洋权益的保护、拓展和争夺,由此产生了“国家本位”的海洋安全概念,即国家海洋权益不受侵害或遭遇风险的状态。1982年通过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为各国维护海洋安全提供了基本原则和海域划分、海洋活动、海洋争端解决等方面的规范体系,奠定了国际海洋安全法治的基础。然而伴随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来临,由《公约》引领的国际海洋安全法治开始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

  海洋安全治理体系是国家海洋治理体系的一部分,而国家海洋治理体系则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组成部分。在构成元素上,国家海洋安全治理体系是由治理主体、治理客体、治理目标、治理手段等多种元素构成的集合体。在涵盖要素上,国家海洋安全治理体系包含了以下四类基本要素:一是海洋法律法规,如《海岛保护法》《海洋环境保护法》《海洋倾废管理条例》等;二是海洋安全治理制度,如正在推行的旨在进行海洋环境安全治理的海洋生态红线制度等;三是海洋安全管理机构,包括承担海洋环境安全治理职能的生态环境部和承担海上公共安全治理职能的海警部队等;四是海洋管理体制机制,如海警部队内部的领导指挥体制、海上执法队伍与海洋管理机构间的协调机制等。

编辑:姚敏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学术圆桌】构筑海洋命运共同体的理论与实践路径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