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项目”造出14个深远海“巨无霸”

青岛科技助力我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走向“深蓝”、建设海洋牧场

来源:青岛日报 | 2024年05月22日 16:23
青岛日报 | 2024年05月22日 16:2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经海001号”网箱 

  青岛日报/观海新闻记者 李勋祥

  青岛日报5月21日讯  “通过一个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我们研制出了14个大型养殖装备,约占我国深远海大型养殖装备的四分之一。”21日,国家海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研究员关长涛表示。他所说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全称为“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养殖智能装备与增殖模式”(以下简称“养殖装备项目”)。该项目于2019年立项,由黄海所牵头,联合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10家单位共同实施。该项目综合绩效刚刚被中国农村技术开发中心评价为最高等级“优秀”。

  耕海牧渔,装备先行。近年来,我国兴起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加快从近岸走向深远海,而养殖装备是支撑深远海养殖发展的工程基础。“养殖装备项目立项时,青岛已于2017年建成交付全球首座半潜式深海渔业养殖装备‘海洋渔场1号’,于2018年建成我国首个深远海大型渔业养殖装备、全球最大的全潜式深远海养殖装备‘深蓝1号’,验证了深远海养殖装备、深远海养殖的可行性。”关长涛介绍,在此基础上,依托养殖装备项目,团队创新研制出了亚洲最大的深海智能网箱“经海001号”、我国首座深远海大型管桩养殖围栏“蓝钻1号”等14个大型养殖装备。这些装备的研发、投用,为我国开放海域和远海岛礁水域有效利用起到了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为拓展海水养殖空间和打造深远海优质蛋白生产基地提供了重要支撑。

  值得提及的是,这些大型养殖装备不仅养殖容量“大”,而且强调智能化。例如,“蓝钻1号”养殖水体约16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足球场大小,同时集成了饲料投喂、鱼苗投放、渔获起捕、自动监测等多项技术,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管控。在该平台上,平时只需3个人就可以承担200多吨海水鱼的养殖管理及海上看护等工作,大大节省了人力。

  眼下,以深远海养殖装备为支撑,以深远海养殖为代表的我国第六次海水养殖浪潮加快兴起。而养殖装备项目的顺利结题不是终点,科研团队将持续发力深远海养殖装备,向海洋要食物,助力端牢“中国饭碗”。

编辑:李奕展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一个“项目”造出14个深远海“巨无霸”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