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9年稳居全国首位

来源:南方+ | 2024年06月06日 18:03
南方+ | 2024年06月06日 18:03
原标题:
正在加载

     6月6日,《广东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正式发布。《报告》显示,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据初步核算,2023年广东海洋生产总值为18778.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0%,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3.8%,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8.9%。

资料图片。

       《报告》指出,2023年,广东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名义增长的贡献率达11.0%,拉动地区经济名义增长0.6个百分点。

  ——海洋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广东海洋三次产业结构比为3.3∶31.4∶65.3。海洋制造业增加值为4675.1亿元,同比名义增长4.9%。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海洋电力、海水淡化等海洋新兴产业迅猛发展,产业增加值为257.7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2.2%。

  ——“海上产业”不断做大做强。2023年,现代化海洋牧场开工项目达40个,海水产品全年产量达478.2万吨,同比增长4.3%。海洋天然气产量为123.7亿立方米;海洋原油产量为1998.1万吨,同比增长6.0%;全省风力发电量为30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全省共有11个海砂区块完成出让前期工作。

资料图片。

     ——海洋科技创新能力持续提升。2023年,全省海洋领域存量建设的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省实验室1个、省重点实验室49个,涉海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0个。全省在海洋渔业、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气及矿产等领域专利公开数为16141项。

  在海洋领域开放合作方面,广东以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粤澳横琴、深港河套等重大平台为重点,纵深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向海开放高地。2023年粤港澳大湾区内地9市地区生产总值达11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5.2%。

  截至2023年底,全省已缔结国际友好港口90对,已累计开通国际集装箱班轮航线450条,联通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2023年,深圳港、广州港、湛江港、汕头港共计完成集装箱铁水联运量73.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5.6%。全省开行国际货运班列1258列,同比增长约30%。

资料图片。

       2023年,广东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3.04万亿元,占进出口总值的36.6%。2023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达成签约及意向合作421项,风电、渔业等领域系列国际展会达成意向交易额合计超千亿元。

    在海洋生态建设方面,截至2023年底,全省新营造红树林约2656公顷、修复现有红树林约2010公顷。深圳“国际红树林中心”以及江门台山、湛江雷州、徐闻、惠州惠东4个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加快建设。全省7个海岛入选国家级“和美海岛”,占全国入选总数的1/5。2023年全省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2.3%,为近二十年来最好水平。

  南方+记者 陈薇 黄叙

编辑:姚敏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广东海洋经济总量连续29年稳居全国首位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