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空间广阔

来源:经济日报 | 2024年06月20日 16:53
经济日报 | 2024年06月20日 16:53
原标题: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空间广阔
正在加载

  我国近海生物资源丰富多样,哪些海域具备发展渔业养殖的条件,哪些海域现阶段依然要以生态保护为先?随着我国首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和全国首个国家海洋大数据服务平台(海洋云)正式对外发布,上述关于海洋生态功能分区的疑问能够得到轻松解答。

  “海洋深不可测,但数据会说话。”国家海洋信息中心海洋数据管理中心主任杨锦坤告诉记者,在加快建设海洋强国的过程中,海洋数据的开放共享是增强海洋经济发展新动能、支撑自然资源精准治理、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保障。

  以海洋生态功能分区为例,通过海洋数据开放共享制作多类型技术产品,对海水水温、盐度、酸碱度、海流、营养盐、海洋生物要素等各类数据进行采集分析,得出各区生物环境状况与演变趋势,能够为海洋渔业、海洋养殖、海上风电等产业发展提供从政策到技术的全面指导。

  当前,海洋数字化转型加速推进,推动海洋数据开放共享是更好激活海洋数据要素潜能的内在需要。此前,国内不乏相关涉海数据平台,但在实现有序有效开放共享上仍有较大空间。

  杨锦坤认为,总体来看,过去主要有一些短板制约海洋数据要素潜力释放。一是数据共享的供给保障合力不足。目前上线的海洋数据平台不仅数据共享渠道和内容相对分散,也存在标准不统一、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导致数据的可靠性和权威性无法得到保障。二是应用场景不够丰富,多数平台发布的海洋数据往往是因科研任务产生,无法与实际需要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

  当前,海洋数据安全愈加重要,更需打造全流程安全体系。一方面,对数据本身的分类分级要进一步完善,尤其随着数据流通交易不断深化,要有序引导海洋数据实现市场化配置;另一方面,要弥补技术空白,加强对海洋数据的安全防护。

  进一步释放海洋数据要素潜能,需迫切提升海洋数据的先进安全合规集成与高效共享服务能力。本次发布的《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首次整合集成了我国海洋观测调查数据、自主研发海洋信息产品和全球海洋环境融合数据产品,内容包括海洋七大学科83类要素;国内来源数据时间范围从1942年至今,国际数据从1662年至今;空间覆盖我国近岸近海、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等全球海域。

  凭借数据类型丰富、时空范围广、时效性强、成谱系化等特点,《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所有数据均经过精细化处理和深加工,更新频率最高达到分钟级,涵盖标准数据集、整合数据集和统计分析、实况分析、再分析产品,以及图集图件和专题报告等多层级,可以面向海洋经济发展、海洋防灾减灾、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海洋资源开发利用、海洋教育和科学研究等领域,为涉海部委、沿海地方、科研院校、涉海企业和社会公众开展服务。

  作为国家级海洋数据和信息产品在线服务平台,海洋云实现了国家全球海洋立体观测网数据在线汇聚、涉海部门海洋信息互联互通、公益数据产品集成服务、国际海洋信息资料交换合作等功能的一站式整合。海洋云将面向国家战略、行业管理、经济发展、教育科研、社会公众和国际合作,提供海洋数据免费下载、依申请使用、在线计算分析和数据产品特色定制等服务。

  自然资源部海洋预警监测司司长王华表示,《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目录》发布和海洋云的上线运行,将为全社会提供科学权威的海洋数据服务,创新海洋信息互联互通、深度融合、智慧应用的新思路新模式。下一步,将进一步聚焦海洋数据要素保障新要求,完善海洋数据分类分级、海洋数据要素流通等规章制度与标准规范,加强安全沙箱、智能合约等新技术应用,动态更新海洋数据共享目录和海洋云系统功能,持续推动和加强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经济日报记者 纪文慧)

编辑:姚敏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海洋数据开放共享空间广阔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