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海上福州”战略实施30周年座谈会在福州召开,此次座谈会旨在深入总结“海上福州”战略实施30年来的宝贵经验,探寻“海上福州”与“海洋强国”一脉相承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并对未来福州乃至全国的海洋事业发展建言献策。
凝心聚力:牢记嘱托,谱写海洋强国新篇章
自然资源部党组成员、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海上福州”战略实施30周年所取得的成就,他强调:“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强国建设重要论述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重大政治任务,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奋勇前行,总结运用好‘海上福州’建设的实践经验,着力提升海洋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他对推进海洋强国建设提出五点建议:一是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强化顶层设计,落实海洋强国建设战略部署;二是坚持系统思维,明晰海洋强国基本思路,统筹好国内与国际、开发与保护、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等关系;三是坚持全局观念,凝聚海洋强国建设工作合力,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出发,切实履行海洋行政主管部门职责,增强责任感使命感,主动作为、打开格局;四是坚持问题导向,聚焦短板弱项,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包括深化海洋领域基础性工作、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统筹海洋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等;五是坚持久久为功,坚定战略自信,保持战略定力,确保海洋强国建设善做善成。最后,他表示自然资源部将继续履行职责,支持福州建设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出台利好政策助力“海上福州”“海上福建”发展,携手共谱中国式现代化海洋篇章。
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郭宁宁首先向与会的专家领导表示了欢迎和感谢,她指出,“海上福州”是30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州工作期间高瞻远瞩的战略擘画,是海洋强国战略在地方的先行探索,是福州30年来“向海图强”跨越发展的科学指引。30年来,福州海洋事业成效显著:一是海洋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海洋生产总值增长84倍,2023年达3250亿元,位列全国前三,年均增长15.9%,海洋渔业产值近700亿元,居全国第一;二是海洋开放合作不断深化拓展,中印尼“两国双园”高标准建设,丝路海运稳步推进,福州港开通80条国际国内航线,通达40多个国家地区,2023年货物吞吐量超3.3亿吨,位居全球第17;三是海洋生态保护开发更加惠及于民,打造了一批美丽海湾,闽江河口湿地入选国际重要湿地名录。她表示,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感悟习近平总书记经略海洋的气魄担当、陆海统筹的系统思维、开放包容的胸怀格局、人海和谐的价值追求,以“海上福州”战略实施30周年为新起点,聚焦产业强海、科技兴海、以港通海、开放活海、生态护海,扎实推进新一轮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行动,加快打造更高水平的“海上福州”,努力在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中奋勇争先、多作贡献。
群策群力:座谈交流,汇聚海洋发展磅礴智慧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海洋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海洋生态工程学术带头人张偲指出,海洋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领域,“海上福州”战略实施30年的探索及全国实践为挖掘海洋资源、拓展人类发展空间提供了范本,特别是在海洋牧场、养殖平台建设及海水养殖方面,福州表现卓越,有效拓展了海水养殖空间。此外,他建议发展以岛礁为基点的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牧场、休闲旅游等海洋生态产业和冷泉系统碳汇产业,必将对我国的高效利用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提供一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科学院院士、厦门大学讲席教授戴民汉表示,“海上福州”战略构想的提出极具前瞻性与战略性,30年来福州坚持战略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斐然。从“海上福州”迈向“海洋强国”,彰显战略传承与发展,亦共同塑造了我国“海洋强国”战略理论实践体系。展望未来,他建议:我国应进一步确立可持续海洋经济在国家发展新格局中的战略定位;海洋科技工作者要提供坚实的体系化支撑,为海洋强国筑牢科技根基,通过跨界融合赋能海洋产业发展;把握时机,适时提出一个新的、全面且有雄心的海洋和海岸带的可持续发展议程,增强我国在海洋国际事务中的话语权,助推海洋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智慧海洋”工程推动者、中国电力设备管理协会会长、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刘顺达指出,海洋是复杂开放巨系统,智慧海洋作为“海洋强国” 战略重要组成部分,是从定性到定量综合集成方法、综合集成技术、综合集成工程。面向未来,他强调要做好海洋经济大文章,必须站得更高、看得更远、想得更深,不断优化提升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经略海洋的体系与能力。同时,他建议聚焦平潭,变平潭为评坛,使其成为国际领先标准综合试点地,助力“海上福州”率先实现更高质量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中国文明和中国道路研究中心主任、清华大学国家战略研究院资深研究员谢茂松表示,从文明史视野来看,福州深厚的海洋文化基础为“海上福州”战略的提出和实施提供了文化支撑。他指出,建设“海上福州”乃至“海洋强国”,需要树立总体大海洋观,以国家战略需求和市场需求为牵引,统筹海洋政策、海洋科技、海洋产业与海洋安全,统筹经济、人文、科创等,建立总体海洋学,形成中国自主知识体系,培育跨学科海洋人才,匹配海洋强国建设的需求。
海洋出版社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郭利伟谈到,“海上福州”战略实施 30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在传承创新海洋文化等方面砥砺奋进,为海洋强国建设贡献了智慧和力量。他建议,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海洋文化的基础上,充分运用推陈出新的文化建构力,不断加强对优秀海洋文化资源的创造性挖掘整合和转化运用。要全面总结运用开放包容的文化学习力、知行合一的文化实践力以及互为依托的文化结合力,进一步创造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新的海洋文化,切实筑牢持续推进“海上福州”战略实施的思想根基。
央视网党委书记、董事长过彤表示,在“海上福州”战略实施的30年历程中,总台央视网既是见证者也是记录者。央视网打造的国内首部沿海城市题材纪录片《蓝海中国》开篇聚焦福州,将新时代中国海洋故事娓娓道来。央视网始终密切关注“海上福州”建设,平台累积发布相关图文、视频多达1900余条,全方位展现“海洋强国”建设成就。央视网还积极发挥媒体力量赋能海洋高校和城市发展,2023年6月联合福州市政府主办全国重点海洋高校科研成果推介大会,2024年11月承办“海上中国”专题报告会,持续助力福州迈向全国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
福建省海洋与渔业局党组书记、局长颜志煌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当年提出的“海上福州”战略具有界碑式重要意义。他强调:一是用好独特优势,深入挖掘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源头和实践起点,奋力书写福建实践新篇章;二是努力奋勇争先,以提速建设福州、厦门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为牵引,持续创造海洋经济全国领先优势;三是实现新质发展,以解决海洋科技短板弱项为突破口,实施七个专项行动计划,推进海洋经济百场项目对接活动,强化高质量科技供给。四是共赴未来海洋,推进绿色低碳转型,坚持数字赋能,加快建设一体化大融合“海上福建”总平台,前瞻布局海洋未来产业等。
福建社科院党组成员、副院长黄茂兴表示,海洋对人类发展意义重大,“海上福州”战略为福州指明了发展方向,其理念和思路至今仍具活力。近年来,福建社科院以项目申报推动研究工作,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海洋经济的重要论述等列入课题研究指南,深化海洋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并取得系列成果。未来,社科院还将围绕“海上福州”“海洋强省”“海洋强国”战略,持续助力海洋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交融,为丰富和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贡献智慧力量 。
继往开来:蓝皮书发布,照亮海洋事业前行之路
座谈会上,自然资源部海洋发展战略研究所精心编著的《“海上福州”30周年成就蓝皮书》重磅亮相。蓝皮书系统呈现“海上福州”战略构想从萌芽到成熟的历程,详述政策规划体系,深入挖掘宝贵经验,展望未来蓝图。蓝皮书指出,福州海洋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现代海洋产业体系基本形成,远洋渔业、港口航线、国际合作多点开花,彰显海洋发展硬实力。
编写组组长张海文详述蓝皮书编制点滴,强调福州作为习近平总书记海洋强国论述策源地与先行实践地的非凡意义。该蓝皮书不仅是“海上福州”战略实施 30周年的总结,更是理论突破与实践指引的集大成者。当前成果只是阶段性开篇,面向未来,“海上福州”亟待启动“十五五”远景规划编制,锚定2035、2050远景目标精细布局,绘制战略路线图与行动方案。她表示,期待与各界携手奋进,为“海上福州”建设乃至我国海洋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共同迈向全新征程。(央视网记者 姚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