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海洋科教力量

来源:学习时报 | 2025年03月21日 17:10
学习时报 | 2025年03月21日 17:10
原标题:
正在加载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十多年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这一理念在实践中得到不断丰富、发展,为应对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彰显了中国担当,展现出强大生命力。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教育强国、建设海洋强国重要论述,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把握世界历史大势与时代发展潮流的高远格局与宏大视野,为加快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海洋科教力量。

       担当强国建设与全球海洋治理使命责任

       习近平总书记着眼海洋大变局和全人类价值共识,向全世界发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重大倡议,提供了具有高度包容性、前瞻性、实效性的价值理念,成为引领全球海洋治理体系变革的鲜明旗帜。进入21世纪,全球海洋形势发生深刻变化,有效实现全球海洋治理是国际社会的共同诉求,需要共同努力与一致行动。以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为责任的高等教育因其独具时代敏感性、知识共享性、资源流动性和国际开放性,被赋予了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有所作为的价值理性和实践基础,特别是海洋高等教育本身就是推动全球海洋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海洋命运共同体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阐释了更大更广泛的海洋事业发展图景,在这一宏大的时代语境中,服务强国建设和全球海洋治理诉求一同进入海洋科教力量的行动视野。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中强调要“为建设教育强国、海洋强国作出更大贡献”。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海洋事业高度重视。海洋科教力量特别是涉海高校要在建设教育强国中充分发挥龙头作用,必须始终坚持把服务国家作为最高追求,深耕蔚蓝海洋,扎根中国大地,放眼世界。我们要充分发挥海洋科教力量特别是涉海高校作为教育、科技、人才的天然结合点的优势,深化全球海洋教育治理价值共识与共同行动,以担当有为着力构建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海洋科教对外开放新局面。

       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的海洋人才

       海洋人才是赢得海洋国力竞争、解决全球性海洋问题、深化海洋文明交流互鉴的战略资源。在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海洋科教力量最核心的价值是培养具有全球胜任力与国际竞争力的优秀海洋人才。我们要始终坚守海洋人才培养的根本使命,更要胸怀“国之大者”,积极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中强调的“完善学科设置调整机制和人才培养模式”的殷切期望,统筹全球布局与国家所需,立足区位优势与办学特色,站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战略高度升级人才培养目标,构筑“谋海济国”与“全球视野”思想基石,将个人价值与国家责任、全球使命相融合。面对国内海洋事业改革和全球海洋治理变革进入多维协同整合的新时期,秉持全球化办学理念,有效利用世界一流海洋教育资源和创新要素,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中外融通、文教融铸,全面推进教育教学的变革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中强调要“努力培养更多胸怀蓝色梦想、堪当时代重任的优秀海洋人才”。海洋科教力量要加强有组织人才培养,发挥自主培养海洋强国建设栋梁之才与具有国际胜任力高层次人才相协调的潜能优势,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海洋人才中心,努力培养海洋科学基础研究领军人才、海洋卓越人才工程师和文理交叉的治理复合型人才;围绕推动全球海洋共同价值高水平对外传播、深化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促进中国海洋科技融入全球海洋治理实践活动等,实施超学科系统综合培养,发展独具中国特色的具备扎实“大海洋”知识背景的全球化海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来华留学、联合培养、合作办学等多种形式,实现在地国际化发展,培育跨文化海洋素质拔尖人才;通过与全球校友建立良好的互动关系,让全球校友直接或间接活跃在我国参与国际海洋议程、实施国际海洋合作的第一线。

       构筑引领性全球海洋科技高地

       全球海洋事业需要以创新引领驱动发展,海洋科技前沿深刻塑造了人类海洋活动的前途面貌,也成为全球海洋竞争的主战场。在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海洋科教力量最显著的优势是海洋科技先导性驱动。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解决所有创新难题,为全球海洋治理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需整合全球海洋创新资源,开展联合攻关。海洋科教力量特别是涉海高校本身就是综合性涉海学科研究的主阵地,是推动高水平海洋科技创新合作的先行力量。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大趋势下,必须把海洋科技创新立于全球海洋实践的基点上,聚焦国家安全与海洋权益、资源可持续利用、深海探索等全球海洋科技前沿,注重交叉研究和立体综合观测,集聚全球优势力量联合推动大型国际科学计划、共建共享大型科研平台。通过海洋科技合作与帮扶提升全球南方国家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的认同感和投入度。

       习近平总书记在给中国海洋大学全体师生回信中强调要“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海洋科技攻关”。海洋科教力量更需进一步加强有组织科研,把实现海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为提高海洋科技话语权与集成解决全球海洋领域复杂问题的重要立足点。充分发挥海洋科技创新主力军作用,强化自身基础科研能力,打好关键领域核心技术攻坚战,着力打造“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产业化技术研究”三位一体全链条布局,推动科技成果实现高效转化应用,建设全球海洋科技创新策源地,锻造海洋领域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特别是“国之重器”;自觉以全球海洋之问为学术己任,形成支撑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坚实理论基石,构建中国海洋自主知识体系。

       打造全球海洋科教合作网络

       海洋的流动性、关联性及多变性使各国命运紧密相连,解决好全球性海洋挑战的根本出路在于文明交融、共赢发展。在积极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的实践中,海洋科教力量最鲜明的特点是以坚定文化自信融入国际交流合作。我们要深入推动海洋文化交流互鉴,广泛宣介中国主张与方案,构建国际传播话语体系。作为全球海洋科教合作的积极倡导者和主动实践者,海洋科教力量要努力克服全球海洋治理“逆全球化”的不利影响,以交往合作为先导,通过互联互通、信息共享实现海洋知识要素与海洋文化成果在全球海洋科教机构中的生产、共享和转换,形成认识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海洋、传承和创新海洋文化的多维合作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要深入推动教育对外开放,统筹‘引进来’和‘走出去’,不断提升我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竞争力和话语权”。海洋科教力量要积极推动构建高能级全球海洋科教协作创新网络,在促进与不同国家和地区海洋科教机构的交流与对话中发挥引领作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大全球倡议,着重发展蓝色伙伴关系,在实施重大战略、共享重大设施、牵头重大计划中推动国际合作。联合全球主要涉海科教机构及国际学术组织,加强全球海洋科学数据与学术资源的开放交流,加强海洋教育和培训,培养新一代的海洋治理人才和杰出科学家。实施“海上丝路”教育行动,大力拓展与沿线国家交流合作,为其培养海洋、水产、环境等领域知华友华人才,提高公众对海洋重要性及人类活动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认识。打造具有重大国际影响力的蓝色高端智库,促进海洋产业创新升级,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包容性增长,支持制定并实施科学的政策,促进负责任和可持续的海洋治理,在全球海洋科教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作者:田辉 作者系中国海洋大学党委书记)

编辑:李健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为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贡献海洋科教力量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