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海洋大学发布向海图强“硬核成绩单”

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 2025年04月11日 17:08
人民日报客户端广东频道 | 2025年04月11日 17:08
原标题:
正在加载

       树立大食物观,向海洋要食物,海水良种是“芯片”。4月8日下午,广东海洋大学在湖光校区举办海水种业科技成果发布会,并揭牌“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政府部门负责人、高校科研院所负责人、国内海洋渔业领域专家学者、企业代表、学校师生代表等400余人参会,共同绘制海洋牧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发展蓝图,为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战略注入“芯”动能。

图为活动现场。

       广东省科技厅副厅长李旭东,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总经济师郑志雄,湛江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郑浩然,省“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盟主、华南农业大学副校长温小波,广东海洋大学党委书记杨洲参加活动并致辞。广东海洋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鲁义善主持活动。

       鱼虾贝“海水种子”成果发布

       充盈“蓝色粮仓”

       发布会上,广东海洋大学以视频、展板、宣传页及实物等形式,集中展示了海水种业领域的系列成果。

       近年来,学校牢记嘱托,坚持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充分发挥海洋学科特色与优势,通过设立“揭榜挂帅”项目,遴选优秀科研团队,推进校地企合作,在强化水产良种选育、开发海洋牧场适养品种、推动苗种繁育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科研团队突破了硇洲族大黄鱼、章红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关键技术,为广东发展特色海水鱼产业提供新方案;打破种业“卡脖子”困境,攻克种质退化技术难题,培育出南美白对虾“兴海1号”、扇贝“橙黄1号”、马氏珠母贝“海选1号”等国审新品种,并实现生蚝中远海规模化养殖,扎实推动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推动“双百行动”落地见效,为推进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提供有力支撑。

       活动现场还举行了校企科技成果转化签约仪式。广东海洋大学6个海水品种(硇洲族大黄鱼、章红鱼、南美白对虾、扇贝、马氏珠母贝、生蚝)科研团队负责人代表学校分别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围绕水产种业领域的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应用开展深入合作。通过共建研发平台和技术攻关团队,整合高校科研资源与企业的市场优势,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在“育种专家面对面”环节,来自广东海洋大学科研团队的专家,围绕海水鱼类、贝类良种选育技术突破,应用推广情况、产业前景以及产学研用协作等话题展开深度探讨,让参会者直观感受实验室到产业化的育种创新链条。

       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揭牌

       致力破解产业链“卡点”

       作为本次活动的亮点,“广东海洋大学硇洲族大黄鱼研究中心”正式揭牌。该中心依托学校学科优势,重点围绕资源与育种、健康养殖、保活加工、养殖装备、产业经济等方向,开展硇洲族大黄鱼全产业链发展关键科学问题和“卡脖子”问题技术攻关。研究中心的成立,将推动大黄鱼深远海养殖技术创新,也标志着学校在海水鱼类种质创新领域迈出关键一步。

       硇洲族大黄鱼作为粤西优势渔业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耐高温能力强,是具备重要开发价值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适养品种。但其因长期栖息深海,驯化难度极大,人工养殖一直是业界难题。

       2023年,广东海洋大学将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育作为学校的“揭榜挂帅”重点项目。科研团队历经艰辛,突破重重难关,解决了采捕野生硇洲族大黄鱼“离水易死”的难题,攻克了活体长途储运“易应激”问题,构建了野生硇洲族大黄鱼亲鱼综合驯化技术体系,驯化成活率达59%。团队还开发了野生亲鱼工厂化室内强化培育技术,突破了野生硇洲族大黄鱼人工繁育技术,构建了硇洲族大黄鱼规模化苗种培育技术体系,目前已培育出苗种和仔鱼超100万尾。

       2025年3月31日,广东海洋大学首批人工繁育的鱼苗完成测产验收,标志着硇洲族大黄鱼种群人工繁育的关键空白被填补。硇洲族大黄鱼野生亲鱼子代规模化苗种成功培育,将为大黄鱼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稳定的苗种供应,对推动广东省硇洲族大黄鱼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打造新的百亿级产业集群具有重要意义。

图为活动现场。

       政产学研同频发展

       做好“海的文章”

       “这是一场科技赋能海洋经济发展的盛会。”李旭东表示,活动对于推动我省现代化海洋牧场产业体系建设,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具有重要推动作用。高校作为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重要阵地,是我省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支撑,希望学校持续推动高水平科技创新和高质量成果转化,助力广东构建全过程创新链,推动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科技强省中体现海大担当、贡献海大力量。

       “深入践行大食物观,锚定攻关深蓝种业、建设粤海粮仓的目标定位,省农业农村厅将继续加大力度支持海水种业高质量发展。”郑志雄表示,希望各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加强协同协作,念好海水种业强特色补短板的“山海经”,在选好品种、管好品质、树好品牌上下足功夫;打好海水种业三“链”联动的“组合拳”,构建产学研用紧密结合的创新体系,夯实种源科技链,打造育种产业链,强化种业创新链;下好海水种业团队联合攻关的“先手棋”,以开放的姿态,提升我省种业科技创新的竞争力、影响力和辐射力。

       “海水种业作为海洋经济发展‘新蓝海’,是推动湛江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抓手。”郑浩然表示,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要因地制宜,聚焦“种源+种业+种市”,强化良地、良种、良技、良制的融合发展,全力打造更高水平、更高质量、更有影响力的“湛”字号的海水种业品牌。聚力海水种业创新攻关,推动种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以产业为主导、企业为主体、高校院所为依托、产学研相结合,构建“育繁推”一体化的海水种业产业体系。

       “发布会是‘双百行动’乡村产业发展高校联盟深化校地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又一里程碑。”温小波表示,希望高校联盟,强化协同创新,通过建立种业创新联合体,加速智能化育种技术研发,共筑海水种业科技新高地。深化产教融合,推动科研成果定向转化,打造一批海洋牧场示范项目,形成可推广的校地合作样板。强化成果转化,凝聚服务“百千万工程”的强大合力,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广东海洋大学建校90周年来,始终秉承‘扎根海洋、服务产业’的使命,深耕蓝色粮仓,在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深远海养殖技术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杨洲表示,本次活动既是海大贯彻落实殷殷嘱托的生动实践,也展示了服务海洋强国、海洋强省的担当作为。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水产种业领域的协同创新,推动政产学研联动、跨区域协作和国际合作,围绕广东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与目标,奋力扛起向海图强的政治责任,奋力扛起海洋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奋力扛起培养更多海洋科技人才的时代重任,为广东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注入源源不绝的“蓝色动能”。(李纵 陈淦添 梁缘)

编辑:李健 责任编辑:丁鹏飞
点击收起全文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
返回顶部
精彩推荐
正在阅读:广东海洋大学发布向海图强“硬核成绩单”
扫一扫 分享到微信
手机看
扫一扫 手机继续看
A- A+